8月24日, 我们在湖北的一个论坛里发现了一条爆料帖,后面跟了两页网友的留言。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不显眼的帖子,却拉开了一场舆论风波的序幕。
全帖只有一句话:“8月6日,黄石市食药监局发布采购制服的公告,150套制服居然预算49万元,每套均价3266元,请局领导回应一下,是什么牌子的天价制服?”
后面跟帖也表现出网友们对此事的关心与质疑。有的呼吁对涉事单位严惩,有的推测价格包含一定比例回扣,还有网友上传一首打油诗,讽刺反腐高压气氛下的“天价”采购行为。
现在回想这两天的采访过程,发现至少有3个节点可以避免这场风波。但当事方黄石市药监局可能到现在也不会明白,导致事态扩大的正是他们自己。
采访遇到个“一问三不知”
看到帖子后,我们首先找到黄石市食药监局官网,“还真有!”帖子里描述的采购公告至今可查。公告很简短,预算金额:49万,项目内容,食药监局150套制服。再想找找关于制服的详细说明,“还真没有”。
于是,我们在第一时间联系到黄石市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赵芸,这是第一个节点。
我们说明看到有网友质疑的情况后,赵芸说,这事不归我管,不了解、不清楚。采访遇到了个“一问三不知”,只能询问经手人的联系方式。
第二步找到了专管采购的副调研员干淑萍,这一位正在外地休假,说我在休假不要找我。记者再三追问,她才说单位招标是按照国家标准,不会超过标准的。建议记者去查国家相关文件,记者询问文件名称,干副调研员说,你自己找吧!
第三个节点在黄石市政府采购中心。当天下午,记者多次拨打该中心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于是,我们查找了相关文件,整合了当事人的说法,发表了《黄石药监局49万采购150套制服被疑“天价”》的报道。
解套还须设套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京报的报道发表后,腾讯、新浪、网易多家网站转载,网上评论达到几十万。此时,网友们想要的回应出现了。
黄石市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主任程功奏在25日早上10点即做出回应,说此事的关键在于公告对“套”的概念表述不清。如果“一套”就是指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三千多的采购价当然贵,但是这里的“套”实际上包含了春秋装、夏装及冬装各两身,这么算下来价格就符合国家标准了。晚上,官方还正式发布了补充公告。
至此,回想这场不大不小的舆论风波,感觉还很有趣。
一个“套”字“套”住了网友们的注意力,把政府部门“套”进了舆论漩涡,最后“套”出了公众想要的回应。
风波过后,仍有可反思之处。
实际上,原有的公告说法代表了一种长期的政府公告方式。有些政府公告好像不是发给普通老百姓看的,所以你们看得懂看不懂我只管写我的。只要发了公告,至少有个程序正确。
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2010年辽宁省抚顺市招标公告中,财政局采购U盘一项指定为“苹果iPodTouch4”,报价2398元;同年黑龙江省公安厅采购公告中包括两台15200元、一台41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经过这场风波,我们希望能出现更多这样的场景:不管在什么场合,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接到咨询公务的电话,都能负起责任,把疑问解释清楚。在全国不同地方的采购办公室里,都有人对着即将发出的公文思考琢磨:怎么说最合适呢?怎么能让老百姓都看得明白?
如果政府采购部门都能有这样的意识,今天的这个“套”才算彻底解开了。
新京报新媒体 见习记者 陈瑶 实习生 顾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