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6月26日电 (臧庆 潘露)昨日获悉,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明确混合业态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工作的意见》,将为兼具餐饮服务、食品流通等混合业态的食品经营者提供“两证合一”的行政审批简化服务。
在饼屋里买了一些糕点,再要上一杯奶茶,在店里找个地方坐下来,享用完糕点饮料再出门,这种新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饼屋售卖糕点,是一种食品流通经营行为。在饼店里摆上桌椅供消费者喝奶茶,饼屋就提供了餐饮服务。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同时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两个证件。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新规,将改变这种状况。新规对兼具从事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的混合交叉业态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界定和细分,对其许可管理工作作出规范,即,按照主营业态核发其中许可证件,按主营和兼营分别标注许可项目。此举改以往两次许可、发两种证,为现在一次许可,发一种证。
“以前我们一个店要办理两个证件,不仅审批时间长,而且提供的申请材料有部分重复。”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一般每个证件都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两个证件就需要耗费两周的时间。虽然办证不要钱了,但是员工整理资料、一来一回送申报材料都是需要人力成本的。而这两个证件审批时需要的不少材料都是重复的,比如都需要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房屋租赁合同、产权证明、员工健康证、店面布局图等。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制处调研员范绪渊介绍,“双证合一”指的是对兼具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的混合业态食品经营,按其主要经营业态确定许可事项,指导其对主营范围和兼营范围一并提出申请。审查合格后,根据其主营业态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或者《食品流通许可证》,按照主营和兼营项目分别核定主营和兼营范围。与现实丰富的食品经营方式相比,现行法规对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涉及具体类别、项目、品种的划分标准和方法相对滞后。针对兼具从事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食品经营行为的许可和监管工作,武汉市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即将修订《食品安全法》的精神,本着依法合理、高效便民原则,探索实施一证许可、分类监管规范措施,对兼具餐饮服务、食品流通经营的许可管理工作提出了规范性意见。此举措的出台,是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带来的红利,它破除了传统分段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基于项目品种分类许可管理方式,落实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从重审批到强监管的一次积极探索。
“以仟吉为例,如果一家新开的门店从事现场制售奶茶、咖啡等饮品,并提供简便的餐饮服务场所,按新规定可以归属到食品流通事项申请许可,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但在许可证的经营范围除了主营‘散装食品现场加工零售’,还会核定增加兼营‘冷热饮品制售’项目”,范绪渊解释。“双证合一”后,提交一份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这个“混搭”证件的办理。
“双证合一”的措施,也让中百超市有限公司拍手叫好。“公司旗下的50家‘中百好邦’是24小时便利店,提供简单的盒饭、烤肠、粥、面点、豆浆等即食食品,并在店内开辟了一些吧台座位,让消费者坐下来吃顿简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兰介绍,这个经营模式借鉴了“7-11”便利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适应业态发展试行“双证合一”,将有力推动武汉本土的24小时便利店发展。
该局明确,餐饮单位向进餐人员以外的消费者零售预包装、散装食品的,经审查合格,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主营范围按照餐饮服务的类别和项目核定以外,可兼营范围按“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零售”核定。
“政府一直在提倡行政审批简政放权,简化程序,鼓励企业创造财富。”范绪渊表示,以前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分属于工商和食药两个监管部门,难以对混合业态食品经营进行统一规范。去年食品药品体制改革完成后,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统一划归市食药监管局负责,该局一直在想方设法为经营者提供便民、便利、便捷的监管服务。这次“双证合一”让混合业态经营者们用一份综合申报材料、单个办证时间获得两项经营资格,不仅方便了经营者,而且规范了市场,强化了监管,保障了市民食品安全。
据悉,市食药监管局还将通过政务网站等渠道适时公布食品经营项目标注参考目录,对食品经营范围标注问题予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