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热门关键词:湖北  生猪  西瓜  葡萄  白菜  土豆  河南  内蒙  贵州  石家庄  西红柿  南京  核桃  豆粕  西红  成都  芹菜  深圳  新疆  甘肃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配料类 » 正文

大量假冒饮料流窜湖北 读者冒险取证举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5  浏览次数:234

  三峡晚报讯(记者陈义超 王康明)本月中旬,一位读者向本报反映,称手中有一假冒多家知名饮料品牌的工厂生产视频,该工厂位于河南开封市附近,且大量成品运往湖北。记者迅速与其联系,并初步核实信息的有效性。4月21日,本报记者驱车前往河南开封,与河南《大河报》记者经过一天多的蹲守,确定工厂位置。记者通报当地公安、工商等部门后,多部门联合执法,将该窝点查封。现场查获生产包装运输机器、数万瓶尚未外运的“脉动”“尖叫”“黑卡6小时”“营养快线”等品牌饮料成品、大量包装盒及近8万个待装的空瓶。

  读者取证曝光假饮料

  “我是一名湖北人,现在河南生活。4月10日和朋友前往开封附近办事,无意间看到一生产饮料的厂房。进去后才发现,原来只需要五六个工人,就能生产这么多的假饮料。都是假冒的知名饮料,据我了解,这些成品运往湖北多地……”

  4月11日,本报新闻热线接到这位刘姓读者的留言,迅速引起本报编辑部重视。当晚,记者通过电话与其取得联系。

  “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这里生产的东西,居然都是市面上的紧俏饮料。而且从外观上看来,一模一样!”刘先生告诉记者,其当时想,这么简易的厂房生产的东西肯定有问题,于是拿出手机,趁对方不注意将整个生产过程偷拍了下来。在与现场运货的司机和搬运工交流中,对方告诉刘先生,这些成品发往湖北黄石,两三天前还有数千件发往了湖北宜昌。临走时,刘先生还在地面上拿了一瓶“成品”。

  刘先生表示,一开始,自己很少喝饮料,想着此时与自己无关便也罢了。没想到,当晚回到家中,看到自己6岁的女儿拿着一瓶饮料在喝,当即对其进行阻止。他说,自己担心有一天,这些假冒产品也被女儿买来喝了,遂下决心向媒体报料。

  达能公司确认系假冒

  10天后,刘先生趁路过宜昌的机会,来到本报编辑部,将视频与样品交给了记者。

  刘先生冒险用手机录下的视频长2分8秒。从视频上记者看到,简陋的生产现场分为两个车间。其中在一个车间,两名女子正用网子从一个大水盆中捞起灌装好的饮料;在另外一个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半成品装箱。视频经过之处,都堆满了包装盒和空饮料瓶。

  刘先生从厂区带出的饮料系“脉动”。记者从外观上观察,该成品与市场上的正品几乎没有区别。记者用手机扫描该样品上的条形码和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手机竟立刻跳转至官方网站;扫描条形码,显示的结果为青柠味脉动,并附有售价。

  这瓶普通市民几乎无法判别的样品,究竟是不是假冒呢?记者随后与脉动所在的达能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法务部工作人员在记者发去的样品照片后肯定的表示,该样品系假冒。对方介绍,每一瓶正品都有自己的生产线标号,从该样品上的标注,可以判断系假冒产品。该情况亦引起达能公司的高度关注。

  两地媒体联动找“李鬼”

  通过刘先生提供的视频和样品,初步判断该厂区涉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后,本报编辑部随即与河南《大河报》取得联系。该报开封记者站表示将首先确定该厂区位置,并全力协助调查。

  面对只去过一次的乡村厂房,刘先生能够记得路线吗?

  21日中午,刘先生来到本报编辑部,借用笔纸现场画出简易的线路图。他说,一定要将制假窝点端掉,不能让这些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同时,刘先生还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更重要的线索:就在不久前,该厂还向湖北宜昌及黄石等地运送了数千件假冒饮料。

  21日,本报记者连夜驱车赶赴河南开封通许县长智镇,并与《大河报》记者经过日夜蹲守,确认了涉嫌造假的窝点。23日中午,当地工商、公安联合执法人员接举报赶到现场打开厂房大门,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千余平米的厂房,堆放着不同品牌的“饮料成品”。截至昨晚9点,联合执法人员已清点4个品牌的成品假冒饮料4500件6万余瓶。因涉案案值过大,当地经侦大队亦介入调查。

  记者佯装推销员 蹲守确认造假窝点

  22日上午,本报记者根据刘先生提供的线路图,抵达开封市通许县长智镇。此时,《大河报》记者也抵达该镇,与本报记者会合。

  中午1时许,在一片开阔的小麦地里,记者看到了刘先生在报料中提到的疑似厂房,一个有工棚结构的大院。为避免引起厂房内人员警觉,记者将车停在2公里外,佯装广告推销员前往现场。

  让人意外的是,厂房大门紧闭。与周围的院落不同的是,该院子周围所有窗户均用砖和水泥封死,围墙也加高了。记者绕到院子后侧,贴耳听都听不到院内有动静。

  附近一居民告诉记者,该院子很神秘,一般都是关门的,只有到入夜时,偶尔会有人和车辆进出。至于里面生产什么,不清楚。这名居民还肯定地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大货车进去拉货。记者用手机拍下厂房外观,用彩信发给报料人刘先生,其表示,此处就是涉嫌造假的窝点。

  为进一步核实,从下午2时至晚上7时,记者一直在麦地旁蹲守,但该院落一直没有人员和车辆出入。为避免打草惊蛇,记者撤离现场。

  工商公安联合执法 揭开“李鬼”真面目

  23日早上7时,记者兵分两路再次前往长智镇。其中,一路记者继续在厂区附近蹲守,一路向开封市工商局进行举报。

  上午11时许,开封市工商局指派通许县工商局经检大队前往现场。因可能涉及的案值较大,该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也赶来增援。

  中午12时,联合执法人员以例行检查为由进入厂区。刚进厂区,一位太婆拉住执法人员,一再强调里面什么都没有。

  记者注意到,该院落占地4亩左右,四周均隔断为一间间的工房,中间设有工棚和车辆停放处。由于大门位于围墙左侧,从院外朝里观察,视线被工棚遮挡,相当隐蔽。在院里中间堆放的垃圾里,记者发现了大量破损的饮料包装和化工原料盒。

  执法人员打开两个厂房的大铁门时,一股香料味扑鼻而来,眼前的一幕让人瞠目。

  在一个厂房内,中间放着一台封装机,近千平米的厂房堆满了成件(一件15瓶)的“脉动”、“尖叫”及“黑卡6小时”,足有1人高。再往厂房里面走,一些被封装在标注为“中转箱”的纸箱内盛装着打包好的“营养快线”。在一处墙角,记者还见到了目前市面上较为畅销的另外三种饮料的包装瓶盖及简易打码器。

  而在一个弥漫着刺鼻气味、用木板隔断的小房间里,记者留意到,地上有量瓶、水桶,凳子上放着天平。“冰乙酸”、“山梨酸钾”、“一水柠檬酸”原料随处可见。执法人员表示,这个房子可能是调制中心,涉嫌制假的人员在此将各类原材料混合调配。

  在另外一个厂房,数台一人多高的锅炉型器皿一字排开,其间管道相连。厂房的中间是一台灌装机,机器的一端还堆放着数百个等待盛装的空饮料瓶。工商执法人员介绍,这里是灌装车间,假冒饮料在此进行灌装后,拉到旁边角落进行包装。然后,再送到封装车间装箱。

  随着进一步勘察,执法人员在生产车间周围的三个房间,陆续发现了近8万个空瓶及大量包装用纸箱。执法人员表示,该窝点涉嫌造假的规模之大非常罕见。

  造假可能系订单生产,当地立案调查

  在现场缘何只有生产线却不见生产者?

  执法人员在现场调查发现,该厂区生产用锅炉保持着温度,也就是说,涉嫌造假人员随时可能回来继续生产。那么这些涉嫌造假的人员究竟是何人呢?

  记者了解到,该厂区早年系一棉花厂,后改为服装车间。今年春节前,一陌生人来到此处,与房东商议租下厂区,年租金5万元。负责看守厂房的太婆称,这里生产什么,她并不知情。生产人员也不是每天都来。她说,一般隔一段时间才用车拖来五六个工人,连夜生产,然后在入夜的时候会有大货车前来运货。这些大货车都是通过中介随机联系拖运。

  执法人员分析,该窝点可能系接订单才生产,为避免被发现,涉嫌造假的人只有生产时才在厂房出现,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从生产规模和时间来看,销量可能不小。

  通许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孙洪军向三峡晚报记者表示,鉴于涉嫌造假的窝点已具相当规模,他们准备立案调查。该窝点生产假冒产品的具体数量,是不是销往宜昌等地,都需要涉案人员归案后才能水落石出。

  23日下午,记者与达能公司法务部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可以确认该处“脉动”不是真品,并称该公司已派人赶赴开封。

  本报记者将进一步关注该案进展情况。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行业图标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