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华中科技大学博导唐非
汉江中下游流域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走廊,也是包括武汉等十余个大中小城市的主要水源地。汉江水资源及其水域生态环境的优劣,对流域地区的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随着汉江流域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汉江中下游水源水污染及其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地区污染源(点、面源)的调查、监测和研究,特别是对可能产生、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源,除了采用常规水质监测指标外,还应采用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化学与生物指标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对其污染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变化进行研究。
应制定专门法规,有计划、分阶段地加大汉江中下游流域县市城区和中心城镇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和控制城镇近岸水域污染物的排放量;要在现有企业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推行清洁生产,所有工矿企业的废水,必须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达标排放,并禁止或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同时要注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农药。
加强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源水及其自来水中有机物生物毒性的监测,研究此类有机物在不同水文期、不同江段的生物毒作用性质与强度及其变化规律,由此评价与预测其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区间可能所致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有关水利部门科学地进行汉江流域化管理、合理调度汉江水资源提供依据。同时,有关给水管理部门或生产企业应针对汉江水源水存在微量混合生物毒性污染物的问题,加强对去除水源水及其自来水中有害有机物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研究并制订相关的制、改水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必须进一步研究并争取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输出地区的补偿政策,将补偿资金用于汉江中下游流域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城市给、排水设施的改扩建工作,以促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众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沿线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其能充分认识到保护好汉江水源与自己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