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时报(记者王舒娴、通讯员沈莉)
“少喝一点为健康”的劲酒为人们所熟知,劲牌也被理所当然地定位为了保健酒品类的酒企。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劲酒最早是在1989年才研发出品的,1953年创建的劲牌公司曾经是一家半个多世纪的白酒企业。对于白酒和保健酒的关于“红”与“白”的选择,劲牌公司走过了一段辩证怀疑又无比坚定的历程,正是因为对产品有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坚守,才成就了今日的劲牌。
而在面向未来的选择上,劲牌没有把产品局限在“酒”上,而是瞄准了“健康”二字,以其中药技术为基础,完善多品类的健康产品。
曾经的白酒企业艰难前行难以为继
提起劲牌公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家国内最大的保健酒企业,鲜为人知的是,它曾经是一家半个多世纪的白酒企业。其白酒产品基本上已经历经了60多年的历史,但是和普通的白酒产品不同的是,如今劲牌公司生产的白酒全部添加了中药有效成分,具有“护肝”功效,打出了“健康白酒”的独特理念。
1953年,劲牌公司的前身——大冶县新建酒厂创立,当时还是一家县办的集体式生产酒厂,产品只有一种,那就是48度白酒,日生产能力为400斤。
但是,在粮食紧张的年代,酿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酒厂经历了多次停产。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于产品转变的问题,劲牌不是没有新鲜的尝试。
1978年,经黄石市革委会审批同意,大冶县新建酒厂甚至转为了生产味精。但这次的产品转变显然不符合酒厂的技术基础,接连亏损之后,在1981年3月又一次停产。
失败的尝试让劲牌人决定沉下心,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并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人们饮酒有向“低度、营养、健康”发展的趋势,酒厂决定在保证产品质量基础上,调整产品结构,开始试制滋补酒和低度配制酒。当年就生产出了莲桂补酒、迎宾酒、双喜酒和红茶菌酒等新产品。“莲桂补酒”是劲牌的第一款保健酒产品。
而次年,正是在这款“莲桂补酒”基础上,成功研发的“长寿酒”,让大冶的这家酒厂第一次走出了国门,与新加坡客商签订了产品销售合同,也拉开了该公司保健酒发展的大幕。“红”与“白”的选择上坚守“保健酒”
而真正让劲牌打开局面的一个产品,毫无疑问是“中国劲酒”,历经两年零两个月的研发时间,终于在1989年10月生产出了成品酒。
从1981年开始涉足滋补保健酒领域,提出“保健酒概念”,到1989年推出“中国劲酒”,再到1993年推出“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的广告,劲牌选择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潜心致力于保健酒领域,翱游这片产业蓝海。
而此后,劲牌还遇到了一个重大的关于“红”与“白”的选择。
1998年,劲牌公司改制为个人控股的民营企业,“中国劲酒”取得了初步成功,企业各方面的能量得以焕发。
然而,保健酒毕竟是一个小品类,行业蛋糕不大,当时真正主流的还是白酒,空间更大。此时,劲牌公司遇到了一个收购省内兼香型白酒老字号“白云边”的机会,收购价仅5000万元,而且当时白云边的资产还有4000万左右。
选择继续坚守保健酒,还是通过收购“白云边”来在白酒行业获得一席之地?“红”与“白”不可兼得,两方意见焦灼。劲牌公司董事长果断拍板,“做白酒,省外超不过茅台、五粮液;省内有枝江、稻花香、黄鹤楼等强势品牌,我们加入只会使竞争更趋恶化。唯有走保健酒这条路,才是最适合我们的!”一锤定音劲牌坚守住了“保健酒”以中药技术为基础全面开发保健食品
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企业依靠一款产品打天下不仅风险大,也难以形成突破。
在保健酒领域已经是龙头老大的劲牌公司感到了孤独,尽管无条件提供技术支持,祈望扶持更多的保健酒“竞争对手”,共同做大行业蛋糕,但结果却不那么理想。虽然该公司已经开发了多款不同功效的保健酒,如中国劲酒、参茸劲酒、劲牌劲酒、金眠酒、欢度酒等,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细分需求,但是行业蛋糕终归只有那么大。2011年,白酒和啤酒两大酒种占整个饮料酒市场近90%份额,包括保健酒在内的“其他酒种”仅占2.84%。
高速发展的劲牌公司有一个“百亿”的计划,而实现这个计划,产品是核心,劲牌不再独醉保健酒,大力发展独特的“健康白酒”、生物医药等健康食品产业。
一直以来,劲牌公司“按做药的标准做酒”的理念深入人心。劲牌保健酒技术部经理冯声宝博士介绍,一瓶“小劲酒”要经过1500多道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的标准化流程,其中,有195项技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使产品中的铅、锰、杂醇油、甲醇等物质,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
通过严苛的保健酒生产过程,劲牌公司积累了大量的中医药方面的技术、人才、产业资源。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研发中医药相关的产品已经成为劲牌公司作为“健康企业”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