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稻谷收购场面火热,重现了许久未见的农民在粮库门口排长队交售的场面;一方面是玉米市场冷清,价位偏低农民惜售,收购进展缓慢。目前,河南省秋粮收购呈现出这样复杂的局面。
11月14日下午,在罗山县国家粮食储备库看到,前来交售稻谷的小车排起了长队,几位农民围着工作人员正等待稻谷定级结果。
来自该县楠杆镇岳楼村的农民王自玉告诉记者,他的100多亩地今年收获了10多万斤稻谷,已经卖掉了三四万斤,准备分批把剩下的也卖到库点。
今年以来,国内稻谷由于受进口大米增加的影响,市场价格持续下滑。为保护种粮农民收益,9月27日,河南省在信阳、南阳、驻马店3市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目前我省中晚籼稻市场价1.27元/斤,远低于最低收购价1.35元/斤,农民售粮积极性很高。来自省粮食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河南省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20.4亿斤,平均收购价1.35元/斤。由于农民售粮意愿强烈,信阳等市的许多委托库点已经收满,目前又及时增加了第二批委托收储库点,以满足农民售粮需求。
另一方面,玉米收购市场比较冷清。由于受加工企业开工不足、饲料企业原料需求不旺,国内玉米供需已出现阶段性过剩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玉米市场价格从高位回落,目前处于低迷状态。目前,河南省玉米市场价格只有1.06-1.09元/斤,低于国家对东北地区实行的玉米临储价格(1.11-1.13元/斤)。由于市场价格达不到农民的心理预期,农民卖粮意愿不强,大多在惜售观望。截至11月10日,河南省玉米市场收购17.9亿斤,平均收购价1.08元/斤。
如何应对秋粮收购的复杂形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种粮收益?
11月14日至15日在信阳举行的全省秋粮收购观摩活动中,省粮食局局长苗永清提出,各级粮食主管部门要充分估计市场和收购形势,合理引导种粮农民的售粮预期,帮助各类粮食企业解决问题,指导收购企业积极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
对于稻谷收购,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继续探索联席制度、做好托市收购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收购后的保管和出库等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河南日报)
相关报道:河南省秋粮收购稻谷火热 玉米冷清(中国广播网)
河南省秋粮收购呈现复杂局面:一方面是稻谷收购场面火热,粮库门口排长队交售粮食,一方面是玉米市场冷清,价位偏低农民惜售。
在河南社旗县农村,家家户户的门前用铁丝网码着成堆的玉米,农民老刘指着自家的玉米垛说,人工、化肥、种子都在涨价,现在的收购价格群众都难以接受。
老刘:玉米,现在这个价格下降了,一斤是收入一块零七分,这个价一般都不愿意卖。
而在河南原阳国家粮食储备库,稻谷收购市场却十分红火,前来交售稻谷的农用车排起了长队,农民李战航告诉记者,他家40多亩地今年收获了近4万多斤稻谷,先前已经卖掉了一万斤,准备分批把剩下的也卖到粮库收购点。
李战航:今年稻子下来价格还可以,从1块2涨到了1块3毛3,基本上这几年算是最高了,那你还不赶紧把稻卖了,多挣点钱。
郑州粮食市场分析师孙忻则认为,河南启动的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带动了农民售粮的积极性。
孙忻:在中储粮委托的库点,按照国家的托市价,敞开收购,国家托市价比市场收购价平均每斤高了将近5毛钱,这样农民非常愿意把粮食交到国家托市库点。
与稻谷的灵活收购政策不同,玉米买卖就没有那么幸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田建民认为,稻谷托市带动了农民售粮的积极性,而玉米市场化程度高,在进口玉米的冲击下,价格走低。
田建民:玉米一直没有托市,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稻谷不受影响,稻谷就正常收购,进口不是太多,就是一个保护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