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热门关键词:湖北  生猪  西瓜  葡萄  白菜  内蒙  土豆  河南  贵州  石家庄  南京  西红柿  豆粕  核桃  西红  成都  芹菜  深圳  甘肃  新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食 » 正文

粮源流向集中 稻谷收购期或延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30  浏览次数:65

进入10月份,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获结束,籼稻市场粮源充足,收购进度先快后慢,市场价格走势平稳,入库粮质较好。稻强米弱特征依旧明显,新季中晚籼稻购销价格出现分化,收购以政策性收购为主。 一、市场价格整体平稳,不同收购主体价格有所区别 今年安徽无为县市场中晚..


  进入10月份,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获结束,籼稻市场粮源充足,收购进度先快后慢,市场价格走势平稳,入库粮质较好。“稻强米弱”特征依旧明显,新季中晚籼稻购销价格出现分化,收购以政策性收购为主。
  
  一、市场价格整体平稳,不同收购主体价格有所区别
  
  今年安徽无为县市场中晚籼稻开磅价格120-125元/百斤,低于去年同期。中晚籼稻大量上市后,为保护种粮农民收益,国家及时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市场价格上升到托市收购价格附近。目前,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在130-135元/百斤,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不同主体收购价格差异明显,托市收购企业要高于民营企业。托市收购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按135元/百斤积极入市收购,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种植利益。其他企业和粮食经纪人市场收购价130-133元/百斤,收购价格低于今年最低收购价2-4元/百斤,随行就市开展收购,收购谨慎,中晚籼稻库存较少。
  
  二、收购以托市收购为主,入库质量普遍较好
  
  受低价进口米的影响加重,中晚籼稻市场“稻强米弱”格局持续。新粮登场后,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明显降低,入市收购谨慎,收购量较往年减少,收购以托市收购为主。据统计,截止10月26日,无为已收购新产中晚籼稻5.90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4.75万吨,托市收购4.69万吨。国有粮食企业占总收购量的80.5%,收购数量和增幅明显;非国有企业收购量不到两成,只有1.15万吨,而最近几年,新粮收购期间都是非国有企业收购数量超过国有企业,占有较高比重。
  
  从前期入库的质量检验情况看,今年入库质量普遍较好。今年入库的中晚籼稻大多经过烘干处理,入库水分在14%左右,入库水分好于往年,质量多在国标三等以上。
  
  三、市场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大米销售一般
  
  据10月26日监测,目前安徽无为市场2013年新产中晚籼米批发价格200元/百斤,价格有所下降,较10月上旬下降了2-4元/百斤,与去年同期持平,大米销售一般,走货放慢,米企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新稻收购价格130-135元/百斤,高于去年同期6-7元/百斤。市场购销以优质稻为主。2012年产优质中晚籼稻购销价格130元/百斤左右,与目前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的新稻价格接近;大米批发价格190-195元/百斤,较前期略降1-2元/百斤,低于今年新米价格5-6元/百斤。
  
  四、收获时间缩短,收购时间延长
  
  近年来,粮食种植机械化普及,粮食收收获以机收为主,机收比例超过90%,粮食收割时间大大缩短,10中旬新季中晚籼稻收获基本结束。
  
  由于大米外销受阻,购销不活,粮食加工企业经营意愿下降,市场粮源主要靠托市收购企业消化,市场粮源向政策性库存集中,流向渠道集中。因托市收购预案到2014年1月底,预案执行时间延长,部分农户还存有惜售心理,收购期预计较往年延长。
  
  预计10月份后,中晚籼稻收购进入中后期,收购进度放缓,市场价格继续保持稳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行业图标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