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点
步入9月下旬后,大豆主产区天气开始好转,同时美豆收割也逐步展开,季节性供应压力明显。此外,由于天气好转是在9月美国农业部报告公布之后,10月份美国农业部报告重新上调2013/14年度美豆产量的概率较大,美豆丰产为大概率事件,预计后市美豆指数仍将承压下行。
国内进口大豆库存仍在回升,油厂原料供应充裕,压榨利润丰厚,开机率高企,豆油供应充裕,同时随着两节需求旺季的过去,豆油供需面开始重新转弱。
综合来看,10月底美豆收割完毕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跌空间。
二、美豆收割在即 增产格局已定
美豆收割在即,增产格局已定。步入10月后,美豆将开始展开大规模收割,大豆供给的季节性压力也将逐步显现。虽然进入8月后美国中西部天气偏干旱,美国农业部在8月和9月的农产品(000061,股吧)供需报告中也对2013/14年度美豆产量预估进行了两次下调,但与历年产量相比,仍然处于相对高位。根据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美国2013/14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为31.49亿蒲式耳,而美国2012/13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为30.15亿蒲式耳。从数据可以看出,今年新作美豆的产量仍然高于上一市场年度。此外,在步入9月下旬后,美豆主产区天气明显好转,干旱威胁已经消除,在排除10月收割季出现严重早霜的情况下,美豆增产格局已定。预计在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中,2013/14年度美豆产量预估可能被上调。
三、大豆港口库存回升 原料供应充裕
海关数据统计,8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为637万吨。而据天下粮仓网预估,9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80万吨。据此测算,2012/2013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有望达到6000万吨,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从港口大豆库存走势来看,目前港口库存重新回到600万吨之上,且仍然处于上升态势。总的来看,虽然目前大豆进口高峰期已过,但供应依然非常充裕,港口库存回升明显。
四、开机率高企 豆油供需格局偏弱
目前油厂压榨利润丰厚,开机率高企,同时中秋国庆备货结束,需求题材匮乏,豆油供需格局再次转弱。从库存方面看,截止9月22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99.76万吨,仍然维持在100万吨附近波动。而相对于豆油,价格联动性较大的棕榈油的库存压力更为明显。截止9月22日,全国港口24度+低度棕榈油库存总量在102.6万吨,往年库存情况:2009年同期43.9万,2010年同期36.4万,2011年同期47.5万,2012年同期65.4万,5年平均库存为59.16万吨。可以看出,相对于历年同期,棕榈油库存仍然处于高企态势。总的来看,目前国内油脂库存维持高位,供需面仍然偏弱。
五、CFTC持仓分析
截至2013年9月17日当周CBOT大豆期货总持仓量为613083张,较8月27日的571423张增41460张;基金净多持仓159910张,较8月27的139813张增20097张。步入9月后,总持仓和净多持仓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显示主力资金中长期仍然看好美豆后市。
六、技术分析
从技术面看,大连豆油1401合约均线系统空头排列,反弹受阻于黄金分割线0.191附近, 后市或将再次回落至6700点一线寻求支撑,短期关注前期低点6882附近的支撑力度。
七、总结及行情展望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短期季节性供给压力主导市场,美豆丰产仍然在望,油脂基本面不容乐观,豆油后市仍然存在下跌空间。
1.步入9月下旬后,美豆天气炒作退潮,收割开始展开,美豆指数承压明显。虽然美国农业部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调了2013/14年度美豆产量的预估,但相对于往年,美豆丰产仍然在望。
2.国内进口大豆港口库存仍在回升,同时油厂压榨利润丰厚,开机率高企,豆油供应压力凸显,而中秋国庆需求高峰已过,下次需求旺季的到来要等到11月中下旬,豆油供需格局转弱压力明显。目前棕榈油主产国处于产出高峰期,随着天气转冷,消费需求也将准备回落,供需面同样不容乐观。综合来看,国内油脂供需面偏弱格局明显。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在美豆收割完毕前,豆油进行做空操作成功的概率较大。当然,做空的潜在风险犹存,如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转好,美豆在收割完毕前是否会遭受早霜威胁还不能确定,南美大豆播种能否顺利推进,CFTC大豆期货持仓显示主力资金中长期仍然看多美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