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热门关键词:湖北  生猪  西瓜  葡萄  白菜  土豆  内蒙  河南  贵州  石家庄  西红柿  南京  豆粕  核桃  成都  西红  深圳  芹菜  甘肃  新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食 » 正文

池塘里种水稻养鱼虾“鱼稻共生”浙江宁波余杭区很有经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4  浏览次数:128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有关科研人员组织7省市50多名农技专家来到余杭区仁和杭勇党员服务站的仁溪生态农业公司,又一次在这里召开“鱼稻共生”现场会。

  仁溪生态农业公司从前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试验稻虾共生、草鱼循环新模式,即在青虾塘内种植植株高大,抗倒伏性强的芦苇稻,虾起捕、稻收割后再养殖草鱼。不但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又可收获粮食,去年的亩产值达到了12000元。今年,公司分别有310亩虾塘、50亩黄颡鱼池塘实行“鱼稻共生”种养模式,每亩水稻种植密度由去年的30%增加到60%。据初步估算,稻虾共生、草鱼循环的池塘,每亩可产芦苇稻400多斤,青虾200多斤,草鱼500多斤,亩产可达15000元,黄颡鱼池塘亩产也可达11000元。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说,“鱼稻共生”这种种养模式推广意义重大。一是可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池塘养殖面积很大,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富营养化,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通过种植水稻可以把池塘沉积的氨钛氮磷等物质由水稻吸收掉。二是可促进生态修复。池塘养殖面源污染严重,通过种植水稻吸收后,可以净化水质。三是增加粮食产量。水稻是口粮作物,全国池塘有3000多万亩,如种植10%的水稻,就能增加300多万亩的粮食种植面积,这是粮食增产的一个方法。四是可提高养殖户的综合效益。改善水质后可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加“不打药,不施肥”的原生态稻米产量,提高效益。

  “芦苇型渔稻”种养结合、粮渔双赢技术创立者、浙江大学教授吴殿星说,通过“鱼稻共生”,可使鱼米之乡的渔业养殖和水稻种植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净化水质促进养殖的同时,即可生产“一种不喷药、不施肥”的原生态米,又可利用草鱼的食性将芦苇稻的秸秆吃掉,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符合“绿色浙江”的战略方针。

  据了解,自去年9月在杭勇养殖场召开现场会后,全国范围内已推广“鱼稻共生”种养面积近2万亩,通过现场会专家的共同探讨,旨在完善这种“鱼稻共生”模式,以进一步扩大全国范围应用这种模式的种养殖面积。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行业图标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