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知时节的夏雨过后,满眼一望无际的翠绿。平鲁区高石庄乡的山野间,大片绿色波浪中泛着星星点点的白花,800多亩马铃薯借着风调雨顺,长势旺盛,焕发出无限生机与希望。
海拔1600多米,北纬39度,沙砾土壤,这块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优越的土地是朔州市联众惠农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之一。作为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技术含量最高、效益最好的马铃薯公司,像这样的连片经营,公司在平鲁、山阴、朔城区、右玉四个县(区)种植总面积达1万多亩,这些土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朔土玉”。
提起种植马铃薯的初衷,公司负责人孟海兰说:“马铃薯产量高、营养高、好种植、易加工,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最基本的蔬菜作物,更是增值潜力巨大的工业原料作物。”于是,2004年,孟海兰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及繁育基地,专业从事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生产繁育。如今,公司筹建了2000吨存储能力的马铃薯种库,每年生产原种达450万公斤,培育种植了克新1号、费乌瑞它、陇薯3号等新品种,产品远销北京、重庆、广州等地。小小马铃薯在孟海兰的精心经营下种出了新希望,做成了大产业。2011年,我市出台《百万亩马铃薯致富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发展有机绿色马铃薯100万亩。借着农业政策的良好机遇,联众惠农公司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驱动,用科技为产业提供支撑。自2010年以来,联众惠农与北京希森马铃薯集团、山西大学生物研究所合作,进行了脱毒薯种和生物有机肥相结合的马铃薯种植试验,试验田产量翻番,马铃薯种的淀粉含量提高20%。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招商引资、引导民资,引进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企业,培育发展现有企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抓好产品升级,延伸产业链条,让马铃薯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2012年6月,在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会暨扩大市场招商引资系列活动中,联众惠农公司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和精淀粉和全粉加工项目作为我市推出十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被市政府推介。同年,在百万亩绿色马铃薯致富工程推动下,公司在红旗牧场种的70亩马铃薯克新一号高产创建田,采用克新一号脱毒薯种,采取机械化起垄密植、膜下滴灌技术和山大沃丰生物有机肥,产量颇丰。
“我们种植的土豆,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沙砾壤土中,从种薯、肥料、土壤、操作技术都选择高端,生产的土豆无毒、健康、绿色、有机,不仅能煎、炸、蒸、炒,还能做成味香可口的土豆汁。”孟海兰说。2011年10月,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能喝的土豆叫响三晋,“朔土玉”现场销售1.5万公斤,价格在1.5元到2元,比普通土豆六七毛的价格高了三倍,并和北京天下粮仓意向签约15多万公斤,和山西联众爱农农业公司意向签约25万公斤,还和太原晋祠宾馆和餐饮协会等几家大的餐饮集团签订500吨供货合同,2012年公司共外销马铃薯10万吨。除了种植,公司还成立了朔州市马铃薯产业开发公司机械服务队,投资300多万元,购进马铃薯播种机、种耕机、培土机、收获机各5台,并配套子1254、
954拖拉机各三台,及翻转犁、旋耕机、杀秧机、秸秆还田机等各类马铃薯生产机械20余台,并配备技术人员及农机手进行技术指导和生产作业,专门为种植本公司引进推广的马铃薯种子的农户、合作社、薯业种植大户提供耕地、旋地、播种、培土、中耕锄草、收获等一整套田间生产作业机械服务。
市农委主任郭明栋表示,“朔土玉”土豆只是“朔州百万亩绿色马铃薯产业化工程”的一个“处女作”,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绿色土豆面世。朔州市实施“百万亩绿色马铃薯产业化工程”就是要生产出更多的高标准绿色土豆,并将其推向高端市场,让土豆从最初的温饱薯、救命薯发展到今天的致富薯、营养薯,让绿色马铃薯真正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