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稚进-->
我县水稻上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其病菌主要随水流、暴风雨传播,经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发病,特别是受洪水淹没后的稻株极易感染,洪水退后,又遇高温高湿条件,可在较短时间内引起细菌性病害大流行。水稻受细菌性病害侵染后,植株叶片和生长点迅速坏死。因为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毁灭性减产。
经我站近日对兴街镇清河沿线受过洪涝灾害田块进行调查,发现有零星白叶枯病发生。据天气预报,我县局部地区7月还将有强降雨,受其影响,预计水稻细菌性病害将在我县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发生流行。请各乡镇农技站要加强调查,特别要注意受洪涝的田块和历年常发田块。受洪涝的田块,洪水退后就应施药防治;对于常发田块,一旦发现零星病叶或发病中心,应立即喷药防治,严格控制病害蔓延。喷药时从外围向发病中心喷,越接近发病中心,施药量要越大。发病田周围的稻田,无论有无发病均须喷药保护。总之,要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防治。
参考防治药剂: 1、亩用20%噻菌铜120克; 2、亩用30%苯甲.丙环唑30毫升; 3、亩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0克; 4、亩用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以上农药,选一种兑水60公斤喷雾。每间隔5-7天用一次药,连续用药2-3次。交替使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