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江西省20个物价县34个农产品、11个农资产品每半月市场价监测情况显示:2013年1-6月籼稻和籼米价格稳中趋弱,但同比仍总体上涨。
基本情况:
1-6月(下同)早籼稻均价(市场价,下同)为128.8元/百斤,同比上涨3.8%;中晚籼稻均价为131.8元/百斤,同比减1%;早籼米4.07元/公斤,同比上涨0.7%;中晚籼米为4.65元/公斤,同比上涨0.3%。
走势判断:
稻谷价格有逐月下行迹象,但受国家公布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稻谷价格仍处相对高位;稻米价格走势稳中偏弱。
原因分析:
(1)支撑稻谷价格上涨因素,一是国家公布了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132元/百斤,中晚籼稻135元/百斤,分别比上年提高12元、10元。二是去年12月29日和今年1月15日,江西省分两批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止1月31日,共收购中晚稻1.57亿斤。
(2)制约稻谷价格上涨因素,一是进口大米冲击。全球大米产需基本平衡,米价走势趋弱,泰国二季稻上市,产量递增,东南亚等国大米进一步冲击我国东南沿海销区市场。农业部公布数据,一季度全国进口稻米69.8万吨,同比增184.9%。稻谷和大米外销大受影响,加工企业无利可图,收购更为谨慎,国有粮库无法实现顺价销售,屡屡流拍,库容腾出进度减缓。二是受“镉大米”事件影响,东南沿海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粳米。三是农民手中余有粮食增多,余粮率较上一年度增加13个百分点,进一步制约粮价走高。
后市展望:
受国家最低收购价支撑,粮食种植成本刚性上涨推动,加上2013年国有粮库轮换任务大,沿海销区受“镉大米”事件影响,以及补库将倾向江西省的有利因素影响等原因,粮价仍有上涨动力。然而,受“稻强米弱”格局加剧,国际谷价远低于国内,进口大米将持续加大冲击,特别是安徽、河南等省已启动小麦最低收购预案,预计今年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