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4月19日,统计南北方港口库存总数共393万吨,虽较上周419万吨的历史极值有所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高库存对南北方玉米价格形成较大压力,我们从港口吞吐量和市场的购销情况来看,今年港口库存的持续高位运行主要是受供需结构改变的影响,而并非完由需求所致。
一、港口相关情况介绍
目前,北方港口玉米库存总量348万吨,环比增加81万吨,同比增加113万吨;广东港玉米库存45万吨,环比下降7万吨,同比增加2万吨。虽然北方港口库存持续偏高,但新粮上市至今,广东港玉米走货量仍要明显多于过去两年,较去年增加约15%,尤其在11月末以后,随着进口玉米的消耗完毕和小麦替代量的骤减,饲料厂对玉米需求量增加,港口走货量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放大。
二、港口高库存成因
东北优质玉米提前集中上市、产地贸易商库存偏低、铁路入关数量减少、港口散粮车数量增加、港口库容的扩张以及铁路运费上涨导致的南方饲料厂港口提货量增加等供需结构的转变是导致北方港口库存持续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
东北农户处粮源集中释放,收购主体单一,库存前移导致局部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春节前,受华北玉米冲击,东北粮流量明显减少,大量玉米集中在年后出售,导致春节后东北多地粮价跌幅超100元/吨,引发农户恐慌性抛售,部分原本打算留在5月份以后出售的优质玉米也提前流入市场,形成短期粮源的集中释放。在产地供应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贸易商避险意识较强,多随收随走为主,或者将手中贸易粮转为储备,自身的库存水平较往年相比明显偏低。此外,在东北前期降价趋势明显和近期出现的禽流感影响下,南方饲料厂提货热情不高,东北玉米铁路外运量也有所下降。农户处玉米的提前释放,市场收购主体又过为单一,无法对粮源进行分流,因此港口和临储成为主要粮源流向,导致港口粮源堆积,形成局部范围内的“供应过剩”假象。
港口硬件设施扩张,支持高库存成为常态。为增加竞争优势,近几年,北方各港在仓储和散粮运输能力上均有提升。过去几年,各港积极修建筒仓,目前北方港口库容总数已经达到630万吨以上,较前几年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最近两年,港口的散粮车数量大幅增加,五港总数由去年的5000多节,扩张到现在的7000多节,增加了1/3。库容扩张和散粮车运输调度能力的增强,可为港口创造更高的中转量,同时也方便了贸易粮在港停留,进而支持港口高库存的常态化。
铁路运价上涨,港口中转量增加。今年2月20日,铁路货运费用吨公里上涨0.015元,受此影响,华北及东北玉米至南方销区价格均呈现不同幅度上涨,东北粮至销区涨幅在25-45元/吨之间不等,为降低成本,沿海饲料厂增加港口提货量,南北港口玉米的中转量提升也是导致港口库存攀升的一个因素
三、港口库存合理性分析
虽然港口库存水平持续维持高位,但广东港玉米周转量依旧多于过去两年。12/13年新作上市至今广东港走货量较去年增加约15%。11月末以后,小麦替代锐减和进口玉米消耗完毕,玉米的需求量明显提升,广东港日均走货量约3.7万吨,较去年同期高出1.1万吨。由此可见,南方港口在高库存的同时,玉米也维持较高的周转量。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方港口库存偏高并非是完全由需求造成。
南北港口后期去库存速度将快于常年。当前广东港口45万吨库存放在去年可供使用18万吨,而以当前的日均走货量来计算,仅够使用约12天。虽然当前北方港口库存在350万吨以上,但在生猪存栏量仍处较高水平、小麦玉米替代量减少的情况下,对于米仍存在刚性需求。此外,铁路运费上涨后北方港口又要供应沿海销区的部分饲料厂,后期北方港口粮源消化渠道呈现多元化,去库存速度也将快于往年。因此当前的南北方港口高库存带来的压力不能用过去的消费量来衡量。
综述。今年,东北玉米质量差、高水分、高霉变、高破损,已经导致玉米变相减产,此外,目前黑龙江地区仍有未抢收回来的玉米被埋在积雪下,东北玉米的有效供给减少已成事实,近期东北玉米透支性的提前上市,造成局部出现“供应过剩”的假象,进而使市场忽略了有效供给下降的事实和后期供应紧张的可能性。截止目前,临储在东北累积收购量在1800万吨左右,破2000万吨大关指日可待,东北商品粮流通性大幅下降,因此,预计进入下半年,旧作的供需矛盾将逐渐暴露,再配合新作的生长期的天气炒作,市场心态的转变或供应紧张带来的影响过度放大,在需求启动后,加速港口玉米库存的消耗。综上所述,当前南北方港口库存虽然处历年来高点,但由于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不易过度参照过去几年的消费情况来衡量当前的库存。
价格行情录入:荆州两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