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各环节购销趋于停滞,在销区需求仍旧偏弱的情况下,华北大部分地区基层收购价格及外运销售价有所下调,而安徽玉米却以低水分、高质量在需求弱势的大背景下,异军突起、逆势上涨。笔者将对其与华北各地玉米作出如下对比:
一、河南玉米:优质粮源消耗殆尽,供应力疲乏
作为本粮食年度的“开门炮”河南玉米可谓相当出彩,质量优、上量大,给国内市场带来不小惊喜,但随着其优质玉米的持续消耗,销区企业的采购量却成下降趋势。据中国玉米网调研了解,截至3月25日河南省基层粮源售粮进度为78%,其中,周口、驻马店等豫南地区售粮进度已经高达82%。在不到三成的余粮中,优质玉米占比持续下降,市场供应力疲乏,在东北玉米迅速补充销区市场的同时,价格及质量优势逐渐减弱,清明节后价格承压弱势延续。
与此同时,安徽优质玉米供应持续,上量节奏合理,销区到站价格较节前上涨20元/吨,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自身粮源质量优势。省内玉米水分含量整体控制在17%以下,虽然仍旧高于东北烘干玉米,但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却使其成为饲料企业采购首选。
二、河北玉米:玉米水分持续偏高,增量上市中
清明节期间,河北地区玉米出现增量上市局面:一方面,部分持有高水分粮源农户着手准备春耕,对玉米挺价意愿减弱,售粮积极性增强;另一方面,基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弱势,持粮主体对后市报价看涨信心不足,存粮意愿减弱。受此影响,河北省内供应压力显现,贸易及需求环节承接力薄弱,省内企业收购价格承压回落。同时,弱势情绪传导至山东企业,到厂粮源的增加,给企业收购带来一定压力,厂门收购价格震荡下行。
与河北玉米相比,安徽地区持粮主体挺价意愿浓厚、贸易环节购销情绪相对谨慎,致使省内企业收购价格持续坚挺。同时,销区大型饲料企业正处于备库时期,询价主体增加,对省内优质玉米需求坚挺,致使安徽玉米厂门报价小幅上调。
[1][2]下一页
价格行情录入:荆州两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