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个被很多人转载的帖子,帖子称: “西安市临潼区交口街现有大量的菜花和莲花白滞销。菜花滞销面积243亩,莲花白滞销面积330亩,总滞销达1400多吨。现无人收购,一部分菜农不得不将辛辛苦苦种植的蔬菜旋耕在地里继续种植夏粮,都是农民的血汗钱呀,希望各位多多扩散此信息,帮帮这些可怜的菜农吧。”看了这则帖子,心里不免有点忧伤。想起小时候村里满地的桔子无人问津一样,最后只能倒进河里的悲伤情景。
为什么蔬菜会滞销呢?菜市场的蔬菜都卖的那么贵?
据《陕西果业信息》总编王满运分析,这与农民的种植心态也有一定的关系。“缺乏引导、盲目种植,造成了蔬菜的供应量攀升,也就促使了收购价格的下降。”王满运说,我省城固县的卷心菜种植面积2000——3000亩,每亩的产量为2000公斤。去年春季,当地卷心菜的卖价较高,批发价 0.6—0.8元/斤,零售价1.00—1.2元/斤,因此部分群众扩大了包菜种植面积,今年包菜面积3000亩左右。
许多地方去年露地蔬菜销售价还可以,菜农就大面积种植,市场供求饱和,价格暴跌;还有一点,今年的油价上涨,对蔬菜运输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蔬菜价格暴跌,外地客商不愿过来。
产地滞销与市场需求、价格飘红的反差。小编了解到,多地的超市、菜市场上,购买这些蔬菜,价格并不便宜。菜农8分钱卖出的芹菜,在市场卖到1.4元到8毛钱不等,对此,业内人士称,蔬菜的流通有许多中间环节,这不是某个部门出面就能解决的问题。
“蔬菜难销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不能远距离运输,中间蔬菜商从田间每个农户手中收菜再通过运输送到城市里的菜市场,中途运输费用居高不下,没人去做没有利润的事情。”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表示,中国流通业费用的几个数字让人震惊,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流通成本占50%—70%。
国内农产品生产价格素来都是“涨很难、跌很快”,农民是弱势群体,在中间商面前缺乏谈判能力,中间商通过渠道来牟利,最后通过层层加价到了餐桌上价格就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