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商:今年水产品批发价比去年低
草鱼每斤8.5元、鲫鱼每斤12元、带鱼每斤20元、泥鳅每斤23元……11月28日,在位于青海省城西宁市新宁路附近的一个水产品批发市场内,一些市民在近百种水产品中挑选着。一位姓董的商户告诉记者,今年冬天市面上水产品价格比往年便宜。
做了几年水产品生意的董女士介绍:“店里的水产品主要供应给省城各大餐馆,今年鳝鱼的价格每斤在40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便宜了10块钱。泥鳅每斤23元的价格也比去年便宜2元至3元。”
在杨家水产品店里,杨老板告诉记者,店里卖的鱼主要来自四川、宁夏等地。每天的销售量500斤左右,作为大众消费的草鱼来说,每斤8.5元的价格比往年略低。价格为何走低,杨老板认为这与季节、运输成本等都有关系。
随着鱼、虾、螃蟹等水产品的批发价走低,省城海鲜餐馆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在位于交通巷的一家海鲜大排档中,饭店老板打出了“活鱼自选、价格优惠”的招牌。据老板介绍,冬季是生意的淡季,再加上进货的价格比旺季有所降低,所以只能把新鲜和便宜作为卖点,推出特惠消费。如今两三个人吃顿普通海鲜的价格,跟火锅、炒菜的价格差不多。
除了省城的大排档,其他不同档次的海鲜餐馆也打出优惠的广告。省城一家海鲜馆原价205元,供2人或3人用餐的海鲜套餐降到了98元,其中,辣炒花甲每份38元、咸明鱼一份68元。在其他套餐中,红烧大闸蟹每份75元,几个月前,普通店里的大闸蟹每个就要近百元。
本地产量增大和运输成本降低是主因
比起一些蔬菜、肉类产品,青海省市场上的水产品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价格,甚至有时还会降低。究其原因,离不开本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绿色通道”的优惠和便于储藏的气候条件。
在省城莫家街市场和新宁路附近的市场内,市民就能够在本地水产专卖店中,买到出自可鲁克湖和乐都的大闸蟹。青海省农牧厅渔业局局长王海介绍:“今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000吨,其中池沼公鱼1380吨、鲑鳟鱼3641吨、河蟹125吨、鲤科鱼类854吨。与去年4520吨的产量相比,今年总产量增加了1480吨。”近年来,随着青海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市场中出自省内水产品的占有量已达到30%。吃上自家门口养殖的绿色水产品,已经成为现实。
当然,市场中还有近70%的水产品来自四川、湖北、宁夏、江苏等地。如果运输成本过高,就会给消费者增加购买压力。但是,近年来自施行“绿色通道”政策以来,凡是来自省内外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都不用再缴纳过路费。“我从江苏装载一车海鲜,要经过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最后抵达青海。只要不超载,途经的收费站都能免费通行,算下来一路能省近五千元。”杨老板说。据统计,今年前十个月,青海省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累计减免通行费两千多万元。作为一个水产品自给率不高的省份,降低运输成本无疑是水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
此外,冬季的到来也让水产品的储藏条件变得更加优越。“吃一顿海鲜”对于市民来说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