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热门关键词:湖北  生猪  西瓜  葡萄  白菜  内蒙  土豆  河南  贵州  石家庄  南京  西红柿  豆粕  核桃  西红  成都  深圳  芹菜  甘肃  新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食 » 正文

吉林:科技风吹稻谷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6  浏览次数:113

摘要:2013年,吉林省最大的灌区――前郭灌区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时代锻造了灌区人“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始终把科技紧紧抓在手上,用科技作指导,用科技来带动,不断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今年灌区水稻平均公

  2013年,吉林省最大的灌区――前郭灌区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时代锻造了灌区人“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始终把科技紧紧抓在手上,用科技作指导,用科技来带动,不断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今年灌区水稻平均公顷产量达到11吨,总产量突破45万吨。

  引进水稻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前郭灌区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水稻生产技术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每年都承担国家、省、市多项水田试验项目,进行品种对比、肥料对比,大垄双行,高光效等试验示范,积极组织周边的群众进行参观,让群众受到直观的教育,对提高灌区职工群众科学种田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今年8月,前郭灌区在红光农场成立了中国工程院陈温福院士工作站,使灌区水稻生产技术向纵深发展。9月,国家农业部组织全国农业科技人员到前郭灌区参观水稻高光效试验示范,不但使水稻种植新技术得到及时推广和利用,同时对灌区发展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为了强化职工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每年都利用春节前后农闲时间,聘请国家、省水稻种植技术专家对职工进行面对面的授课指导,把水稻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直接送到职工群众手中,现已搭起以灌区水稻研究所为主体,以场乡农科站为依托,以分场、村科技示范户为补充的三级服务网框架,使农业技术覆盖整个灌区。日前,我们来到前郭灌区红旗农场,农场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说,今年水稻之所以取得大丰收,是按照灌区局总体要求,在抓好常规水稻生产及水稻品种、施肥方式、密度等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水稻高产栽培模式,仅今年就进行了近700公顷水稻“大垄双行”和“高光效”试验示范,这种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水稻株行距小,通风透光不良,底部叶枯死早,以致造成水稻早衰、干物质积累受阻等问题,从而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植株健壮,有效穗多,千粒重增加。经过实际测产,今年水稻平均公顷产量比对照田超出900多公斤,增产幅度近10%,公顷平均增收近3000多元。

  创新水稻栽培技术。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前郭灌区总结推广了适于北方寒地盐渍土种植水稻的“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技术,就是推广秋季稻草盖置床,做到春冻秋防;推广庭院大中棚旱育苗,培育大龄带蘖壮秧;推广钵盘稀植栽培,以蘖穗增产。适时早育苗、早插秧。本田管理实现标准化。水稻种植更加科学高效,大大提高了产量。近年来,前郭灌区又采取了多项新技术,对全灌区所有水田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确定了“减氮、稳磷、增钾、补锌”的施肥原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提高了米质。在水田收割上,前郭灌区水田90%采用机械高茬收割,做到根茬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在水田灌溉上,加快了节水灌溉的推行力度,对田间子渠实行U型槽硬化,节约了灌溉用水,节约了耕地。在水田育苗上,推广了钵盘毯式育苗,便于机械化插秧,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开辟了两个育苗集中区,建标准化育苗大棚310栋,确保育出大龄壮秧,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红光农场高金华是典型科技户,他高兴地对我们说,以往水稻公顷产量在10000公斤左右,今年他按照灌区局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水稻生产,公顷产量在11000公斤左右,种植2公顷多水稻,收入增加近6000余元。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行业图标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