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11月,李龙江有些担心。
作为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阳光水稻协会理事长,合作社1万多亩水稻的出路,令他很伤脑筋。
今年每公顷水稻产量为7吨半到8吨左右,合计每亩在1000斤左右。与去年差不多,不过目前贩子前来收购水稻价格仅仅为每斤1.26元或1.27元左右,这和去年国家临时收储每斤1.25元的价格差不多,也大大低于今年每斤1.35元的国家临时收储价格。
这使得农民对于销售和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兴趣大减。“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今年价格上不去,去年就不赚钱,今年开春地就不好卖。”10月25日,他对记者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秋粮有望继续增收。而在丰收的情况下,各地包括水稻、玉米等价格都呈现弱势。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指出,全年粮食丰收已基本定局,粮食生产将实现“十连增”,农民收入增长也有希望实现“十连快”。
他称,加上今年国际粮价持续回落,国内市场面临较大压力。必须千方百计保持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合理水平,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各地粮食价格偏低
根据了解,目前新上市的水稻和玉米价格都显得比较低。
比如今年规定的玉米和中晚稻水稻临时收储价格,分别为1.11元/斤、1.35元/斤左右,其中东北三省玉米收储价格分别为每斤1.11元、1.12元、1.13元,但是实际商贩到农民处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此数字。
其中玉米在东北各地的价格为每斤1元左右。而水稻各地的价格也只是和去年收储的1.25元/斤的价格差不多,不到今年的临时收储水平。像广西的水稻市场收购价格甚至不到1.2元/斤,这主要是广西进口的稻米价格比国内要低。
价格太低,使得粮农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大为减少。黑龙江甘南县兴塔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朱海昌指出,目前他们的合作社12000亩水稻,由于连续两年有灾害,如果今年赔的话,肯定大部分人明年就不种地了。
最近几年生产物资和人工成本都是在逐年上升,粮食收购价格也低,目前去掉生产物资和人工成本,每晌地(15亩)也就剩个六七千块钱收成算不错了,往年是在一万两三千块钱左右。而这个价格,还不如去打工。
“这说的是种植自己的地,如果说外包的地,成本更高,收益会更低。”他说。
此前有农民测算,目前每亩水稻按照1000斤计算,去掉化肥种子农药等人工,每亩才挣300多元,10亩也就3000多元,不如打工一个月的工资。而即使种植100亩,也仅仅相当于打工1年的收入。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则认为,这个粮食价格较低的问题,与农民小规模种植有关。目前只有通过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才会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才会得到有效提高。而这取决于土地流转的加快。“要让土地流转得到保障,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改善,如果土地流转便捷化,农业的规模化就上去了。”
各地托市紧急启动临时收储
国家统计局有望不久公布全国秋粮数字,预计今年全年粮食实现十连增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目前增产的情况下,各地加快启动粮食收储价格收购,略微抬升市场粮价,显得比较迫切。原因是,如果农民种植粮食意愿下降,可能使得明年粮食减产,进而拉高粮价。
根据记者了解,四川、安徽等地9月份已经启动托市政策了,湖南、江西分别在10月20日、10月22日启动托市临时收储政策。2013年产的三等晚籼稻都是按1.35元/斤收,高于去年部分地区启动的托市价1.25元/斤。
不过目前东北等地的收储暂时还没进行。一些专业人士称,这与这些地方刚完成收购有关,预计东北粮食收储在11月、12月份将启动。
中华粮网分析师张婷认为,国庆过后,南方的天气有阴雨,中籼稻收购已经接近尾声。现在晚籼稻因为启动了托市政策,农户售粮的意愿比之前积极一些。
因为10月份之前,收割进度比较慢,国庆之后,多地启动托市,现在已进入收割高峰期,卖粮积极性也有了提高,“如果水稻质优能够卖到每斤1.35元的收储价,还是比较符合农民的预期收购价格。”张婷说。
马文峰认为,湖南、江西启动紧急托市政策,这是政府的一个基本信用问题。
在价格低时,就必须启动托市政策。这样的话,丰收不增产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否则如果完全靠市场,到收获季节,垄断者就会把价格压得非常低。
不过也有别的思路,比如国家也可以增加对农民的种植补贴,“这样,收购价加资金补贴可以让农民获得基本的利润。”马文峰说。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10月24日东风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指出,必须千方百计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多元市场主体作用,多措并举扩大收储能力,努力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坚决防止发生“卖粮难”、“打白条”等现象。
近期,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秋冬种的政策措施,包括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6分钱,提前预拨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高产创建补助资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