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波
今年8月,受台风“尤特”及后续暴雨的影响,广东省20多个县(市、区)蔬菜受灾。据广东省物价局初步统计,截至8月底,广东省蔬菜种植受灾面积达21万亩,损失5.8亿元;蔬菜大棚受灾面积1.3万亩,损失1.07亿元。同时,由于蔬菜供应量大幅减少,蔬菜价格上涨近两成。
让人欣慰的是,年初投保的蔬菜种植保险此时发挥了大作用。记者从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了解到,8月暴雨水灾中,率先启动蔬菜种植保险试点的惠州、湛江、韶关3个地级市共有8700亩承保蔬菜受灾,赔付达450万元。
与此同时,广东省政府安排省级价格调节基金2000万元,对受灾地区的蔬菜生产者给予了临时补贴。
首开物价补贴先河
广东作为蔬菜生产和消费大省,还面临着蔬菜供港的任务,蔬菜供应直接影响着市场物价的稳定和粤港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由于地处沿海,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频繁,加之蔬菜生产周期性因素等,广东的菜价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波动。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菜篮子”因为关系到千家万户,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2012年2月,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视察广东时,提出要探索开办蔬菜保险,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此为契机,广东保监局多次向广东省政府及主管部门说明农业保险对弥补自然灾害损失和平抑蔬菜价格波动的作用,并联合物价、农业等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将‘积极开发基本蔬菜品种保险’写入广东省政府《关于大力推广政策性涉农保险的意见》。”据广东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方努力,广东省物价局、财政厅、农业厅、广东保监局在2012年底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政策性蔬菜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择惠州、湛江、韶关3个地级市试点开办政策性蔬菜种植保险,并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由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承保。
相比于上海和安徽合肥等地,广东省的蔬菜种植保险走在了后面。但是与其他省份依靠地方财政直接补贴有所不同的是,广东首创了物价调节基金对蔬菜种植保险保费给予补贴的先例,丰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来源。
所谓价格调节基金,是指政府为了平抑市场价格,用于调控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价格的专项资金。在今年初启动的3地蔬菜种植保险试点中,由省级物价调节基金拿出专项基金,对投保的蔬菜种植企业给予80%的保费补贴,蔬菜种植企业只需自掏20%的保费。
保障作用迅速凸显
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的惠州伟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了8000亩蔬菜,今年有5000亩参加了蔬菜种植保险。“台风造成1100多亩的菜地受灾,至少损失200多万元。”据该公司负责人黄伟平介绍,人保财险经过快速查勘定损,赔付款在9月2日就打到了他的账上。
此次3个地级市的蔬菜种植保险试点,为了服务蔬菜种植产业化,促进规模化生产,选择在蔬菜种植商业形态各异、风险区划典型的惠州市、湛江市、韶关市3市,并各选10家产销对接规范、社会诚信度高、自愿参保的蔬菜种植基地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首批投保单位。
“在设计保险方案的时候,我们对风险区域进行了区分,沿海的惠州、湛江根据不同蔬菜品种适用7%-9%的保险费率,内陆的韶关适用4%-6%的保险费率。”据广东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蔬菜种植保险的保险责任主要为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霜冻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同时,考虑到试点的特殊阶段和物价调节基金保费补贴的承受能力,方案按照蔬菜种植的直接物化成本的一定比例来确定保险金额,露地蔬菜每亩每茬保险金额为500元-900元;大棚蔬菜每亩每茬保险金额为600元-1000元。(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