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消费者郭先生致电本报63523600新闻热线反映:他在华联吉买盛江湾店购买果盆和水杯等日用品,拿回家后发现,产品标签不全,缺少生产厂家、检验合格证等重要信息。女儿仔细查看后,发现这些东西和她此前购买其他商品时所获赠品一模一样。原本回馈消费者的赠品,怎能拿来牟利?
当天下午,记者就此事和相关销售政策向华联吉买盛总公司求证,企业随即展开调查。昨天,华联吉买盛总公司运营部门相关负责人周女士回复本报称,经查,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涉事商品系某大型日用品品牌的促销赠品。由于厂家提供的赠品数量较多,没有送完。促销活动结束后,多余的赠品被用来销售。周女士介绍,遇到此类情况,企业对各门店都有严格要求。一般应主动追加到同一品牌此后的新一轮促销馈赠中去,依然回报消费者。如果该品牌暂无后继促销,卖场也应与提供赠品的厂商协商多余赠品的处置方式。“公司明文规定,不得销售赠品,一旦发现,将予严惩。”
周女士说,9月5日下午,江湾店门店负责人完成初步调查后向总公司汇报:由于存在管理漏洞,店堂区域经理擅做主张,将部分赠品贴上价格标签,用于销售。对此,总公司要求江湾店立即整改,相关产品当天下架,并将对违规行为进一步查处。昨天,消费者郭先生闻讯再次前往江湾店,发现违规商品已无踪影。
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卖场将赠品当作普通商品售卖的行为,有不诚信的成分。消费者碰到类似情况,可就近向工商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