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热门关键词:红薯  西红柿  机械  西红  黄瓜  水稻  核桃  葡萄  西瓜  白菜  江苏  供应  新疆  菠菜  芹菜  乙烯利  湖北  南京  土豆  河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蟹池底质综合改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26  作者:荆州两湖网  浏览次数:179
核心提示: 河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底泥中度过的,蟹池底质差,不仅对成蟹的色泽等外观品质有直接影响,而且不利于蟹病防治。 蟹池中淤泥过多

    河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底泥中度过的,蟹池底质差,不仅对成蟹的色泽等外观品质有直接影响,而且不利于蟹病防治。
    蟹池中淤泥过多,有机质氧化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造成池水缺氧,水质恶化,尤其是在夏秋河蟹生长高峰期,很容易造成蟹缺氧死亡。有机物分解还产生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可能引起河蟹中毒的物质,不利于河蟹生长。
    对蟹池底质进行调节与改良,是养蟹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常抓不懈。首先应做好清淤、晒塘工作。利用冬春蟹种放养前的空闲时间,抽干池水,最好将淤泥取出池外,池底经冰冻、日晒不少于1个月。在蟹种放养前每亩用优质生石灰100-150公斤,化开后对池底全面泼洒,隔日用竹耙翻动,将石灰与底泥混和,杀灭敌害和微生物,固淤。在蟹池中种植根系着生于底泥中的挺水植物(茭白、芦苇等)和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对改良底质也有很大作用。有条件的可以于冬春在蟹池中种一茬黑麦草,或者养蟹与种植轮流进行。还可以在养殖期间施用光合细菌(PSB)、复合微生态细菌(EM)等生物改良剂,改善底质。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 点击排行

行业图标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